董海涛同志于2014年到东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综合治理办工作,8年来一心扑在信访事业上,积极践行信访工作“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职责使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直遵照铁人王进喜“有机会要上,没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的工作理念,先后协调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事项达700余件,涉及1600余人次,组织召开了200次信访疑难事项协调会议,化解信访积案20件,成功为农民工追讨工资4000多万元,妥善处置到省进京群众16批21人次,获群众赚送锦旗4面,曾先后获评东莞市公安局“特警攻坚能手”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等。
勇于创新,巧用“三心两意”董式调解法
在与群众多年的“亲密接触”,董海涛同志对做群众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理解,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工作想法:“三心两意”讲“三理”。即心怀:善良之心、宽容之心、守法之心。脑装:全心全意、真心实意。但要做好群众工作,光有“三心两意”还不够,还要会讲“理”。“情理”,要设身处地的讲;“道理”,应和风细雨的讲;“法理”,须理直气壮的讲。工作中,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通过“情理”展开沟通,促双方或三方甚至是多方,互换角色沉浸式展开沟通,更易获得参与者的理解和认同,达成一致。出现情绪激动不顾“情理”时,改变策略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展开“道理”攻势,设法让其躁动的心静下来。当“情理”不通,“道理”失效时,挥出“法理”的宝剑,所有问题都须在法律框架内解决,画出边界。引导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方向走,尽早浇灭非分之想的火苗。用好“三心两意”讲“三理”,可较快打开工作局面,提升工作效率。
研读法律和政策法规,为破非法信访困局积极献言
董海涛同志日常积极研读《宪法》《民法典》《刑法》《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除了将相关知识运用到日常的案件办理外,还一直苦思如何将法律更高效的切入日常的处置工作,特别是更有效处置非法信访问题。近期,东莞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共同研究起草报市委审批下发的《关于处理非法信访滋事行为的工作指引》,细读后结合其本人处理的15个真实案例在“莞信大课堂”和街道信访联席会议共同解读文件,从如何将压力、动力、责任传导至信访联席会每个成员单位,形成工作合力,达到“1+1>2”的效果做了详细的分析;并由“三到位一处理”的解读,向“四到位必处理”的拓展,着重强调落实和执行延伸之后的另外一个到位,即“属事部门属地辖区依法履职到位”各属事、属地主动扛责,积极介入化解。该课件面向东莞市信访系统工作人员和东城街道从事信访的人员授课,参与授课超过400人,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和一致的好评。
勇于担当,抓疫情防控和为民办事两不误
过去的3年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董海涛同志第一时间加入战“疫”行列,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在东城街道驻点团队中协助联系村、联系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途径,“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脚步从未停歇。董海涛主动请战,积极配合社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和联系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带领工作人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逐个登记、测量体温。期间,多次受到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表扬,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董海涛还积极参加核酸志愿队,将节假日的每分每秒都投入防疫检测上;同时,为避免封控小区群众情绪波动,主动请求参与下桥社区、同沙社区的疫情心理疏导工作,“舍小家”深入疫区为街道防疫工作略尽绵薄之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建党百年主题曲《少年》)一直在董海涛心里回荡,勾起一缕缕在信访8年的汗水和眼泪,其愿将余生投入无尽的信访工作中,让他的脚步在信访领域走深、走远,不回避信访中的阴暗和不放弃对信访事业的热爱、追求,仍然想方设法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整体综合素质,并愿在信访领域继续深耕,希望能为东莞的信访工作整体上台阶,奉献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