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梅州大埔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开展实施“百千万工程”,积极创建“无信访村(社区)”,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据了解,目前,大埔县“百千万工程”首批省级典型镇三河镇13个村(社区)建成“无信访村”11个,占比84%;莒村村、侯南村等6个省级典型村均成为“无信访村”。
探索“红色文化+社会治理”机制
大埔县作为广东首个原中央苏区县,近年来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社会治理”机制,让“红色”成为大埔社会治理的底色。三河镇充分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将红色基因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探索建立了红色讲解员、红色调解员、红色引导员等队伍,广泛参与服务群众、调处矛盾、教育宣讲等基层治理活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及时就地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此外,三河镇进一步规范化运行综治中心、高效化统筹各方资源、精细化完善全科网格、科技化推进智慧治理、本土化探索特色方法,强化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探索“信访+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侯南村充分发挥第三方社会力量在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质效。侯南村将杨族延庆祠理事会打造成村民自治议事场所,设立“宗祠调解室”,由“叔公头”发动德高望重的老叔公、宗族理事成员,推选威望高、明乡情、懂法律、善调解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支书、老教师、老专家等“五老”乡贤,参与调解矛盾纠纷。值得一提的是,侯南村还创建“党建引领+网格化党员+巷长制+村民理事会”机制,通过村民议事、村民代表会、党群联席会等方式,抓细抓实矛盾纠纷化解,同时通过树典型、立榜样,用功德榜宣传道德模范的事迹,弘扬传统美德,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积极性。侯南村先后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探索“五事工作法+票决制”机制
2019年以来,莒村村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五事工作法”(村民提事、“两委”定事、参会决事、组织推动项目化办事、公众评事),每年组织村民代表大会票决,确定村委10件民生实事。同时,全村28个村民小组分别至少办成1件民生实事。“如此一来,莒村村每年至少能完成38件民生实事。”湖寮镇宣传委员、驻村领导古碧梅说。不仅如此,年底还将组织由镇党委、村委、村民小组、村民组成的“评议团”到现场观摩打分,真正做到项目群众选择、过程群众监督、成效群众评价。
“引导更多乡贤、村民出钱出力,提高群众参与议事、参与建设、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湖寮镇党委书记邓瑜瑾表示,只有把干群内生动力激发出来,“百千万工程”才能落地见效。
探索“信访+村法律顾问”机制
去年以来,大埔县积极探索“信访+村法律顾问”机制,不断提高典型镇、村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能力,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目前,6个典型村均已配备村法律顾问。工作中,“村法律顾问”将精准法律服务融入到工作中,实行群众“点菜下单”,由法律顾问精准服务,当好法律法规的讲解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社情民意的传递员,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找到法”,依法解决诉求,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探索“村规民约+积分制”机制
“大埔角,三片区,人为本,齐协力;应明德,应立德,应守德,应养德……”这些村规民约,读起来朗朗上口、入耳入心。大埔角村在党建引领下,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村风民俗、社会治安、乡村振兴、消防安全、违约处理等九个方面,制定了该村村规民约。
设立村规民约,有助于引导村民依法办事、自觉保护乡村环境、团结邻里、孝老爱亲,弘扬“良好家风、民风”,形成文明风尚,促进农村稳定,营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大埔角村村规民约》还入选了广东省第三批优秀村规民约。
莒村村将村规民约中的积分制管理引入矛盾纠纷调处,推动矛盾纠纷调处由“他家事”变成“自家事”,形成了“人人参与、事事尽责”的良好格局。此外,莒村村还在全县率先探索建立“积分制+红黑榜”制度,进一步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增强了群众对乡村治理的主人翁意识。今年3月22日,莒村村召开2023年度村规民约“积分制+红黑榜”表彰会和道德评议会,对荣获2023年度积分评定前8户的优秀家庭进行表彰,为每户家庭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一获奖家庭代表说,一人登台领奖,整个家庭都倍感光荣。莒村村通过树立典型,引导村民自觉践行文明新风,进一步激发了乡村自治的新活力。“现在村民互相竞争,都在想办法为村子多做好事。”莒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增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