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您来歇歇脚,渴了您来喝喝茶,烦了您来聊聊天!”在海珠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门口,贴着这段亲切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被称为“机关第一难”岗位的信访部门,处理的几乎都是情况复杂的具体问题,经常面对“骂声、哭声、埋怨声,声声入耳;琐事、难事、烦心事,事事得管”的境地。
但在海珠区信访局接待办信科科长陈耀标心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做好“群众满意加法”便是自己最大的动力和满足。
陈耀标
他说:“作为一名党员,‘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是我的职责,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是我永远的追求。”
一、“有难事就到信访局找007”
“有难事就到信访局找007。”多年来,这句话一直在群众中口口相传。原来,陈耀标工号为A007号,正是他倾心尽力办好每一件信访事项的敬业精神,赢得群众一片赞声,虽然有些信访群众记不住他的名字,却牢牢记住了他的工号。
2011年,陈耀标从部队转业后,进入海珠区信访局负责群众来访接待工作,这一干便是整整7个年头。
每天早上,陈耀标都习惯早早来到单位,打开信访接待室的门,为的是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从中发现倾向性问题。若是受访群众一多,陈耀标更是舍不得停下,嗓子说哑了,顾不上喝水;午间休息了,顾不上吃饭;晚上下班了,有的上访人不走,他就一直陪同……7年来,陈耀标习惯了早出晚归,习惯了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未因私事耽误过一天工作。正是这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干劲,让他硬是从一个信访工作“门外汉”,变成为了业内人人称赞的“大能人”。
群众接访受理窗口前,陈耀标忙着整理信访案件资料。
2015年春节放假的前一天,一家地产公司因拖欠工程款,引发30多名工人到区政府讨薪。陈耀标硬是将已放假准备回家过年的几个部门和开发商、承建公司、劳务公司等负责人召集回单位召开协调会,协调工作持续到除夕当天上午,最终妥善解决了问题,工人们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二、“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上访群众多带着一肚子怒气、怨气而来,信访干部就是要准确把握政策和上访者的要求,想方设法找到最佳解决途径。”陈耀标如是说。
“接待上访群众,一定要将群众当家人,先让上访群众顺了气,通过耐心交流沟通,寻找解决方法,尽量让每一位上访群众在离开接待大厅时,能与我们握手、微笑,这才是我想要的结果。”
有访必接、有接必登、有登必录、有录必果,真正做到上访事件“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是陈耀标给自己定下的目标,而多年来,他一直以这个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陈耀标与来访群众密切交谈,为群众答疑解难。
几年前,海珠区南石头街居民的吴女士,因为丈夫癌症去世,欠下10多万元治疗费。后来,她又被查出患癌症,为了还款及治病,只能出售名下房产。由于丈夫比婆婆早故,法律上丈夫的兄弟姐妹都拥有继承权,但有一位境外已故兄弟后代因失去联系无法办理放弃继承手续,心急如焚的吴女士找到了区信访局。陈耀标接访吴女士后,即与区房地产交易登记所、法制办、属地街道等部门沟通协调,各单位均表示按政策法规无法解决。看着吴女士疲惫的身躯和绝望的表情,陈耀标一边耐心安慰,一切层层汇报,积极争取支持,特请区委书记参与接访和协调处理,相关部门特事特办,顺利为吴女士办理了房产交易过户手续,解决了其沉重的生活困扰。
原国企职工刘女士因为个人档案资料问题,无法认定工龄视同社保缴费年限,其为解决社保问题长期到各级政府上访,并不断与人社、信访、街道、企业等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发生摩擦或投诉,同时不断增加诉求。陈耀标经过长期与刘女士平等、友好的沟通,取得刘女士的唯一信任,最终做通刘女士的工作,成功化解了近十年的信访积案。
入户走访,了解上访群众的实际情况。
三、做好“群众满意加法”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信访干部,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责任,心里装着群众,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这是陈耀标经常讲的一句话。在接待群众来访时,他既向来访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鼓励、引导上访群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将法、理、情结合,及时、就地、妥善解决问题。对一些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处理难度大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他始终坚持把问题是否解决、处理是否及时到位、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标尺。
2018年2月中旬,外来务工人员都已急着回家过年。但是,这一天,几名年轻外来务工人员急匆匆到信访局哭诉讨薪,但他们连工程承包商是谁都不知道。在接到案件了解情况后,陈耀标一边安抚受访者的情绪,一边联系住建部门,快速找到该工程承包公司和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并协调相关负责人到现场办公,短短两个小时就圆满解决了工人欠薪问题。
“信访工作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将心比心,全面地倾听,设身处地地考虑,实实在在地服务,问题往往是能够解决的。”这正是陈耀标的工作法宝。
今年春节前夕,陈耀标及时解决外来务工人员欠薪问题,上访者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虽然每天听到的多数是叹气声、埋怨声甚至谩骂声,但陈耀标却时刻牢记党员的身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接访一线,帮助一批又一批来访群众排忧解难,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7年来,他平均一年接待4000多名信访群众,至今已圆满解决信访案件3000多宗,化解矛盾纠纷1000多起。
(来源:广州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