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正在召开的局领导班子工作会议被一场大雨中断。
“不知张发香家那厨房还会不会漏水?”
“是啊,下这么大的雨,刘福平住在那样的老旧房子里,确实令人担心!”
“不知邓林添有没有搬到她女儿家去住?”……
几个局领导成员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了,这也是他们的一个惯例,在每一次的局务工作会议上,都会聊到扶贫话题,都要研究帮扶工作。
说来也是,今天这一场雨算是今年开春以来第一场大雨了。
“今天的班子工作会议就开到这。陈副局长,你带上帮扶联络员小刘,马上过去看看。路上要注意安全哦!”。望着窗外雨濛濛的一片,眉头紧蹙的局长李洪钧心里越发焦急,展现他雷厉风行的一贯作风。
“好,我现在就过去!”陈锦璇副局长更加清楚那几户贫困户的情况。自去年市信访局挂钩龙川县老隆镇老隆村的10户分散贫困户以来,他和小刘早已成为了老隆村的常客。
陈锦璇副局长记不清已经是第几次去老隆村了。从市区经梅河高速到老隆,尽管一路上大雨滂沱,但对于来来回回不知走过多少趟的他来说,平日个把小时的车程,今天也还是一个钟头左右就到了。
村委会就在县城老城区的一幢商住楼五楼。“下这么大的雨,刘福平家没什么问题吧?”一到村委会陈锦璇副局长就急切地问起贫困户的情况来。
正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忙忙碌碌的村委会干部见市信访局干部冒着这么大的雨又来了,很是诧异。“我们早上去过电话,没什么大碍,房子虽然老旧,但还算安全”。一名村委干部连忙放下手中的话,一边说道,一边招呼陈锦璇副局长进里屋喝茶。
“走,我们还是去贫困户家看看吧!黄委员,你收拾一下手头上的活,我在楼下等你”。陈锦璇副局长边说边出门。
过了一会儿,村干部黄委员和另一名村干部下了楼就一同挤进了陈锦璇副局长的车。
老隆村是个典型的城中村,整个龙川县城老城区都属于老隆村的地方。或许正应了那句老俗语——再好的草地也有瘦牛。老隆村算是城区的原住民了,但也还有极少数农村户籍人口仍然是居住在城中村破旧的老房,仍然生活在贫困线边缘。市信访局挂钩帮扶的这10户贫困户,有4户五保户、6户低保户,大多数贫困户身体或多或少还带有残疾。或许也正因为病残所致,几无劳动力,只能靠政府救济帮扶。自去年起,在市信访局的帮扶下,已有7户贫困户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而剩余的3户,吃饭倒不成问题,但就是安全住房问题还没有最终解决好,只能延至今年脱贫。
七拐八转之后,陈锦璇副局长一行首先找到了邓林添。今年六十多岁的邓林添,早年丧夫,女儿也早已外嫁,之前还一直居住在上百年的祖屋里。去年,陈锦璇副局长几次三番动员她搬到其女婿家去,可老人家碍于风俗,又担忧女婿不接纳,磨磨蹭蹭了好一阵子。去年 “811”水灾过后,那老祖屋更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春节前,还是其女儿与女婿两人硬是把老人家搬了过来。今天,总算看到了老人家住在了女儿家,解决了安全住房问题,陈锦璇副局长一颗悬着的也总算落了地。
陈锦璇副局长每到贫困户家里,总是习惯性地这里看看,那里瞧瞧,甚至还要捏捏人家的被子,检查一下厚不厚实。
“还可以,邓阿姨,你以后安心住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放心了!政府会帮助你们这些低保户的,今后的生活应该不成问题,你今年也完全可以实现脱贫了”。说罢,拿出一个信封,又说道:“邓阿姨,这次我们市信访局又派我们过来看看你们,这也是局里的一点心意,希望你今后就安安心心住在女婿家吧”。
“感谢政府!感谢市信访局!”邓林添也就还是这两句话。
“邓阿姨,我们还要去其他地方,下次再来看你哦”。一阵寒暄之后,陈锦璇副局长又急着动身转往下一家张发香家。
这天气真是搞不明,前几天大家都以为提前入夏了,没想到,一场春雨下来,又纷纷穿起长袖子加外套了。从邓林添家出来,凉飕飕的,这雨又一直没有消停。陈锦璇副局长的背上、裤腿上淋了不少的雨。
张发香家就在城区一条大道的边上,由于龙川县城老城区地方狭小,四面环山,车只能停在大道边,而后就要步行上坡走十来分钟。要不是村干部带路,这城中村挨挨挤挤的,这地方还真的不好找。
张发香本与老伴一起生活,去年其老伴得了肺癌,前前后前医治了六七个月,在掏尽家里所有积蓄右前下一屁股债务之后,老伴还是走了,张发香的生活也就变得拮据。一层六七十平方的水泥房还是上世纪老伴年轻时建起来的。前一段时间,我们市信访局帮扶联络员发现张发香家搭建起来的简易厨房到处漏水,当即要求村委会做个预算,由市信访局支持资金,修缮修缮。资金虽然到位了,但由于雨季来临,修缮厨房之事至今还没启动。
“黄委员,资金方面,我们会负责,但工作还是需要你们来落实,这事不能再拖了,雨季结束之后,就把这厨房的石棉瓦换成UPVC瓦棚吧”。
“好的,好的,等村两委换届工作结束,我们就马上安排工人过来。陈局长,你放心,等你们下次过来,张阿姨这厨房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一年多来,串门多了,大家也熟络,张发香竟也幽默起来。
“哈,哈,哈……”笑声盖过了屋外淅淅沥沥的雨声。
“刘福平在家吗?”
刘福平居住在一幢二进式上百年祖屋的侧厢房。与其说是祖屋,实则是他们这一带刘姓人家的祠堂,绝大部分房子都已坍塌,也就仅刘福平现在居住的侧厢房,侧大门进去,一个小天井,就是刘福平的家了。这家,顶多也就六七个平方,塞得满满的,连站脚的地方都难找。
说来这刘福平,也可够可怜的。父母双亲早已过世,手足残疾,没读什么书,脑瓜不够灵活,50多岁了,一直讨不到媳妇,至今还是孑然一身。平日里骑着他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走街串巷捡废品,偶尔也有人雇请他拉点东西什么的。好在这几年,有政府低保。吃饭倒不成问题,但住房改造可就一波三折了。拆老房子改建吧,城建规划过不了,邻里族里又阻扰。去年底,村委会好不容易说服其一个兄长在改造自家住房时,预留一个单间安置刘福平,但兄弟倒没什么,可人家嫂子至今还没有同意。此事也就搁置到现在。
“刘福平,要是遇到风灾暴雨的,你要听从村委会的安排,到临时安置点那避避”。陈锦璇副局长每到刘福平家都要念叨这一句。
“没事,没事。住了几十年了,没事的。”这刘福平也是个硬脖子人。每次村委会叫他转移,都要村委会干部硬拉硬拽的。还好,百年祖屋,比较小,又低矮,再加上四周都是高楼,多少还是有点防御风灾的作用吧。
“这刘福平的住房问题,就是我们最头疼的事情啊。黄委员,我们还是要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找个地方,单独建一个小套间,就像那戴国庆一样,不是住的舒舒服服嘛”。说到戴国庆,戴国庆也是市信访局挂钩帮扶的一个贫困户,还是个五保户,开发商在把他的祖屋一并征收改建成商品房时,在底层给他安排了一个独立的小套间,人家现在有五保金,有老人金,还有残疾金,住的舒舒服服,可以说是安度晚年了。
“刘福平,这是市信访局的一点慰问金,你要听村委会的话,需要转移时,马上转移,确保安全,不能拖拖拉拉啊”。陈锦璇副局长每次也是像哄小孩一样再三叮嘱刘福平。当然,也顺便提醒提醒随行的村委会干部。
淅淅沥沥了将近一个上午的雨势渐渐弱下来了。
“李局,请放心!我们刚才走访慰问了那几户贫困户,都在家,平安,没什么问题。回去之后,我再向你汇报。”可以想象,电话那头,李洪钧局长的心情也如这雨天一样渐渐舒朗起来……
风雨来,扶贫去。三年攻坚战,决战奔小康!扶贫仍在路上……
(来源:河源信访网)